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·资讯 > 省内新闻 >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


时间:2019-02-28 07:38来源: 作者: 点击:0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“2018中国国家画院‘一带一路’采风写生作品展·扬州”展开幕式现场

1月18日至2月22日,由中国国家画院、江苏省美术家协会、扬州市委宣传部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,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、扬州市国画院、扬州市美术馆承办的“2018中国国家画院‘一带一路’采风写生作品展·扬州”展在扬州市美术馆举办。“一带一路”和“写生”两个因素,也成为这一展览与扬州结缘的意义所在。

展览开幕式由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主持。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,扬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姜龙先后致辞。中国国家画院百余位研究员涵盖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雕塑、公共艺术等多种门类的300余件作品,其中既有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的创作草图,也有在采风写生中的速写、水彩、水墨作品,集中反映了艺术家吐故纳新、独辟蹊径的艺术尝试。同时,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,重新审视写生的当下意义也成为这一展览所勾连出的重要学术命题。

不用陈述更久,就从“扬州八怪”及至后来的“新金陵画派”,即可窥见江苏这片艺术沃土始终浸润着“其命惟新”的基因。回望前贤,上世纪60年代“两万三千里写生”浩浩汤汤的队伍也并未故去太远。而“东南繁华扬州起,水陆物力盛罗绮”的扬州,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重镇。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扬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姜龙致辞

姜龙表示,扬州也曾成就过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峰,近年来,通过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的方式,举办系列重大主题美术展览,为推动扬州书画艺术不断勇攀高峰构建了良好平台。此次高规格的展览汇聚众多名家,是推进扬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艺术活动,为扬州送来一股暖暖的翰墨之香,更为扬州美术界提供了极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。

作为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、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,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,中国国家画院实施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自2014年正式启动,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国内作品的验收,涌现出了大批表现丝路风情、丝路历史和新丝路新人文的优秀创作。张江舟介绍说,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实施过程中,中国国家画院广泛团结国内外优秀艺术家赴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与国家采风写生,大量的写生随笔、创作草图以及相关的影像资料升华了艺术家的历史文化意识,从而拓展了他们艺术作品的精神容量与审美意涵,这也保证了展览上呈现出的作品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性。此次展览将是与扬州合作的开始。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致辞

佘玉奇表示,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沿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进行采风写生,深入到生活中去,以作品描绘人民,又以作品回馈人民,这将给各地的艺术创作者带来启发、提供经验。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致辞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主持开幕式

季培均认为,中国国家画院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成功组织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,其在围绕中心、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举措,很值得学习。在新时代,扬州艺术家如何运用画家手中的笔,呼应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,中国国家画院的实践提示出了极大的启发和示范性。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展览现场

“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去陕西考察时在洞窟所见的一尊佛像,有趣的是,它虽看起来有立体感,却是平面的塑造”“这幅作品我是在一个4寸照片大小的纸上画的,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眼前所见的大气象”……在展厅里,项金国、陈龙等艺术家描述起作品来,仍可以感受到他们延伸至画面之外对于现场感的热情。“鲜活”“生动”成为了大家观展后的一致感受。进入信息化和图像化时代,视觉图像获得的轻而易举、西方当代艺术以观念代替审美等思潮的弥漫,都对中国的写生传统提出了新的挑战。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中国国家画院组织艺术家积五年之功多次写生,反复打磨一个主题,其对整个美术领域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。

2018中国国家画院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扬州举办 佘玉奇出席并讲话
嘉宾合影

众家谈

俞晓夫(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):

这个展览上的每件作品均颇具新意。我是油画家,但写生过程中,我刻意尝试将惯常使用的媒材换掉,通过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纸张,做一些材料上的转换、突破。此次参展的很多画家也在做类似的尝试,这种交叉的语境切换一定会拓展艺术家自身的发展。这一展览在全国的推广,更为重要的意义是,向当下的时代潮流表明了一种正本清源的立场,让青年艺术家可以看到真正源于生活的传统创作。

项金国(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):

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,我参与了两个选题的创作,其一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,为此,我多次去敦煌,那里的千佛洞、莫高窟,那里的荒凉景色,都让我感触很深。在我看来,写生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艺术家深入到生活中去,只有这样才能真听、真看、真感受。这就像作家,要时常装着日记本记录感受一样。尽管此次展览上有些作品只是手稿,但正因为融入了艺术家的真实感受而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。

丁一林(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):

不管东西文化差异有多大,我认为,精神层面上很多东西是相通的,我的画面中更多的也是想表达这种人文精神,即人在自然中生存的普通环境。这也是对“一带一路”这一宏大题材的一种微观的叙事和呈现。透过展出的作品,观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在写生过程中的很多现场即兴的激情,这是艺术家在平时的创作中很难有的表达。

李宝泉(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、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):

此次展览让我倍感亲切,写生作品是具有生命力的。中国国家画院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组织的写生是一种群体性的写生实践,不同于个人写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,对整个美术界的创作状态是一种持续的良性推动和导向。此次参展的业界名家,呈现出了打破以往惯常状态的新面貌,含有一些探索性、偶发性的内容。我个人尤其喜欢的是那种有现场感的、随机的、真正处于书写状态下的作品。

李永清(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、江苏省美协副主席):

“一带一路”采风写生展让我看到了艺术家迸发而出的激情,灵动是最大的印象。近五年来,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大批艺术家围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写生,而江苏在写生方面有过很多尝试和实验。过去有影响全国的“二万三千里”写生。而近年,江苏省美协又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,做过关于大运河的采风写生活动,并对作品组织巡展。中国国家画院可谓是中国美术界的“国家队”,此次展览来到扬州,相信将对江苏美术的发展产生引领和指导作用,为本地艺术家“备战”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提供难得的启发。

尚可(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主任):

此次展览作品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鲜活,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:第一,作品题材多样。海上丝路的历史遗存、陆上丝路的人文景观,以及异域特色,都被艺术家纳入为表现的内容。第二,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。艺术家自由地择取表现的手段和艺术形式,很好地诠释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诉求。第三,由于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,乃艺术家有感而为的创作,赋予了作品真切的情感,从而体现了形象生动的特质。可以说,此次写生作品展,为研究“一带一路”主题性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容。

陈龙(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):

艺术家在某种艺术模式里待久了,需要寻求一个自我否定的方式,打破自身的舒适度,写生是很好的选择。画家面对陌生的物象或情境,会得到新的创作“基因”,让艺术家在瞬间和之前的模式做短时间内的隔离,从而进入到一种没有预知的状态里,这时候我们内心的不安定感恰恰是鲜活的,非常容易生发出有意思的东西。然后,艺术家会慢慢把不好的内容更替消解掉,就像新陈代谢一样,这个过程让艺术家得以跳脱出以往的保守与僵化。

安玉民(扬州市国画院院长、扬州市美术馆馆长):

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美术工程,推动全国美术界掀起了写生的热潮。当前,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少了些活泼泼的生活气息,更缺乏提炼生活的能力,中国国家画院对于写生实践的引领,让艺术家的创作趋于更加健康的状态。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将这一高规格的展览带到扬州,其中许多名家的代表作大家或许见过不少,但他们的写生作品却是极少看到的,此次展览让我们得以洞悉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思考、一层层转变,进而探索一件艺术作品的生成,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绘画拓进的热情。


(责任编辑:逸博)